9.20.2011

「TWDW大會導覽手冊」內容誤植更正啓示

「TWDW大會導覽手冊」內容誤植更正啓示:

1. p.23 吳柏融 現為「箱包袋設計師」
2. p.23 陳彥豪×呂惠瑛 十一事務股份有限公司 jericho1104@hotmail.com/ erika.lu@gamil.com

以上誤植若造成不便之處,敬請各相關單位見諒!


3.02.2011

老台南的現代想像 by 胡佑宗

利用過年前後的時間,密集再訪了香港、新加坡與上海三個城市。除了親自邀請設計師來臺參展之外,其實也是趁此了解三地在在地文化與現代生活上結合的現況。


台南與這幾個華人為主的城市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都有過被殖民的歷史記憶。西方強權與東方文化的文化碰撞,在都市中留下了無數的痕跡。而在都市化與更新速度上,台南與這三個都市的落差也很明顯。但這真的並不算是壞事。發展慢,反而給人更多時間思考:一個城市真正要的是什麼?


在香港,我見到了生猛的常民文化仍在高樓大廈之間展現著。新加坡最近十幾年精緻保存的老區,也可盡覽華、馬、印、阿的多元文化痕跡。上海不虧是東方明珠,氣派雄渾,但我卻喜歡在老弄堂中穿梭,那是真實的生活感!


相較起來,台南顯得小巧,多些含混,但真的是個很舒服的城市。實在說不上來這個城市為什麼這麼令人親近。也許是歷史,但絕不全是歷史;因為古蹟絕不等於「台南」。站在安平古堡或赤坎樓前,其實很難發思古之幽情。穿梭在台南的街弄,吃碗碗粿,或是鑽進安平樹屋,感覺可能更像真實的台南。 老店不會因為蜂擁的顧客,而忘了專注在自己的本分工作。原來台南迷人的,是那保存在城市當中的一點生活堅持與處世風範。台南人或許有些古板,有些保守,但也是這樣,才顯出其獨特的魅力。絕非光華四射,卻是藹靄內含光,只可意會不可言傳。


我們可以為台南做些什麼?台南絕對可以努力保存更多傾頹的老屋,但老屋中興替的人事,還能遺存那份生活中的講究與堅持嗎?我覺得台南絕對可以有自己的當代風華,雖然我還不太確定那是什麼。不過奉茶葉東泰老闆對我談台南古井與當年茶韻雅事時,我全身的毛孔是有感應的。當華陶窯育平說,台南不該只是空有外殼,裡頭卻硬塞入似是而非的拷貝品,我也好像有被人一棒敲醒的感覺。逝去的美好,該趕緊由記憶中尋回再玩味。留存的,該要深入參與與體會。


標榜台南是台灣的「京都」,實在太過沈重,也提醒了我們還有太多不足之處要努力。就像老房子不能沒有人氣支撐,台南也需要更多的創意元氣。就像一盤已具備特色食材的料理,並不需要重新備菜。因為只需要一點點恰到好處的調味料,就足可以將風味提振起來。 讓越多不同的人連結起來參與思考,參與行動,這就是該要踏出的第一步。

1.18.2011

慢活飲食-筑馨居

撰文/黃苾芬

台南巷子裡的美食只有內行人找的到。筑馨居是開在3米寬巷子內一棟130年的老房子,餐廳主人因有感日本人對於舊有文化的重視與保存,開設此餐廳時便積極尋找老房子,因此建築的外觀並未做太大的變更。供餐採預約方式讓女主人早上可以採買新鮮的食材,沒有菜單可以點菜,吃什麼完全是女主人決定,有點像是來到主人家作客,得信任主人家會端上美味的佳餚。老闆用心經營以食會友,關心自己的健康之餘,也已少油、少鹽,並盡量以有機食材為主的理念來關心食客的健康。


在台南邂逅帆布

撰文/黃苾芬

帆布給人深刻且不變的印象是書包記憶,對我們的長輩而言帆布行幾乎可以和原料行劃上等號。追溯帆布在府城的歷史,不難猜想日治時代因軍中不要的帆布料加工製作為學生的書包,利用帆布為府城學子打造書包已有六十年以上的歷史了,不過之後隨著達新牌塑膠書包席捲國小書包的市場,這樣講求純厚棉的帆布被大量化製程和低成本的材質所取代了。懷舊的情誼和堅固耐用的印象都是讓帆布包再次流行因素。


Mismo

http://www.mismo.dk/

TEMBEA

http://www.torso-design.com

Monocle+Bill Ambergs

蘊涵文化的「陶作坊」


撰文/黃苾芬


胡策展人邀請陶作坊成為「點心」的策略夥伴。陶作坊允諾會給與參展設計師在作品討論與設計打樣上的協助。陶作坊一向秉持著「提昇生活品味由日用品做起」、「好的品牌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及需要的廣度,而茶有廣度,茶文化具深度」。基於以上的信念,陶作坊更探討茶的發酵程度,並善用不同材質的傳熱特性泡出好茶。


陶作坊網站

http://www.aurlia.com.tw/